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缩影,映射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祖国每一寸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在几千年前就奉行“民以食为天”的农业国家,具有丰富多样化的美食文化,发展出各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文化遗产。
为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与理解,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2月9日-19日期间,CEO/ITT学院“探寻非遗技艺,弘扬闽菜文化”实践队在郭彧杰、林玥颖、王笑的指导下于福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网上调研、实地考察和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闽地独特的饮食文化,致力于认识、保护、传承、传播闽菜文化,弘扬非遗之美,帮助闽菜文化营销推广和传播传承。
做好调查研究赓续文化传承
实践队坚持党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行动口号,在前期准备阶段,团队成员展开多次线上会议讨论,会议中带队老师王笑就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成员存在的疑惑进行答疑。会议明确了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规划了实践路线,为本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虬城闽都百味传承
实践队前往中国闽菜文化博物馆,在细致讲解中深入了解闽菜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闽菜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座以闽菜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以闽都文化为主题,浓缩千载闽味精华,打造了有味道、有体验的“闽味印象馆”。

实践队成员跟随博物馆运营部经理的脚步参观了馆内闽菜展览展示区,感受闽菜5000余年的历史进程,深入了解了闽菜文化的历史底蕴与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也发觉现代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大多会设置数字互动区,可以更好的体验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学习特色闽菜制作流程。展厅中央的大型佛跳墙360°立体呈现佛跳墙山海食材汇聚一坛的震撼画面,生动传递着闽菜之王“佛跳墙”承载的文化底蕴。周围不同形制的“盅”彰显闽人智慧,实践队成员也从“闽人智慧”中感悟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形象,增强自身文化自信。




在参观闽菜文化博物馆的过程中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闽菜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闽菜文化、闽人智慧的独特魅力。阳光学院“探寻非遗技艺,弘扬闽菜文化”实践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闽菜文化,依托学院文化育人、AIGC营销、全渠道营销、乡村振兴、机器人交互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探究如何守正创新,在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流行的碰撞中,尝试不断用“新”手段讲好“老”故事。
美食与文化的双重传承



实践队深入“闽菜摇篮”——聚春园,感受福建闽菜的传承与开拓。店中精致的摆盘、别具一格的上菜方式、富有设计感的工作服,都无不呈现出对待闽菜的用心。“老店新厦,美我榕城”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聚春园的祝福,更蕴含着对福建闽菜文化传承的重视。
聚春园以闽菜享誉全国,其中以“闽菜状元”佛跳墙尤甚。正如福建海纳百川的情怀,佛跳墙的内里也同样包罗万象,可以说是集齐了福建的山珍与海味。始创以来,这道闽菜风味从未停止过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聚春园出台《佛跳墙量化标准》,借鉴西方烹调的精细和准确,对佛跳墙实施了用料的标准量化和制度化,用科学来为佛跳墙的品质保驾护航。一道佛跳墙,既源承了方寸之间、剞花如荔的人文底蕴,也饱含了博采中西、调和百味的开拓创新。实践队成员深刻领悟了闽菜特色—海纳百“味”,有容乃大,更读懂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艰难,这不仅仅是一道菜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非遗的守护与传承离不开每一位非遗传承人,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的“基因”。实践队访谈佛跳墙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伟华,并跟随杨大师体验佛跳墙的制作,感受非遗魅力,体会匠心精神。



“佛跳墙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前面七代老师傅的传承,到我这里,作为佛跳墙的传承人,我更有这种责任,要把佛跳墙传承下去。”
随着时代的更迭,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佛跳墙也不断走入大众的视野。对于佛跳墙和闽菜文化的未来发展,国家非遗技艺传承人表示他也将在历史与人文的交融中,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转型升级、开拓创新,反哺闽菜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此外,杨大师也对青年传承非遗文化提出建议和期望,希望青年人“静”心尽力,把精力放在做好一件事情上,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在传承非遗上不能闭门造车。
在访谈中,实践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弘扬闽菜文化的重要性。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闽菜不仅蕴含着闽人智慧更传承着大国工匠精神,需要更多青年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文化传承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生
历经百年风霜传承至今的闽菜,在新时代洪流的推动下,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如今,“闽菜走出去”已不再只是响亮的口号,它早已跟随着闽人纵横四海的脚步一起走向世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一张香飘四海的福建名片。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成员对闽菜文化传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实践队成员计划灵活运用AIGC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如虚拟博物馆、交互式故事、增强现实(AR)体验等,吸引年轻一代。
用市场营销帮助传统文化产品更好地触达潜在受众。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兴趣,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搜索引擎优化等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不断将AI和市场营销的结合,使传统文化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的同时,以更现代、更吸引人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让闽人智慧、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感悟
01
脚踏实地:万丈高楼平地起
在参观完闽菜文化博物馆,以及在聚春园和杨大师的访谈中,我领悟到了闽人智慧,在物资匮乏的时代,闽人利用大山以及大海,创造出了许多的美食,同时也创造了爱拼才会赢的文化。领悟最深的莫过于杨大师对年轻人说的,脚踏实地干一件事情,这样才能收获满满。
——张金民
02
谦虚求知:追求更好的自己
这次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注重内在的修炼和提升,真正做到谦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持续加强闽菜文化遗产保护,全力守护和传承福州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我会将这次采访的感悟应用到我的生活中去,不断追求卓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湘莹
03
启智增慧:将匠人精神与生活结合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闽菜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历史、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方式。闽菜的烹饪技巧和独特的调味方式,都是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这种匠人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都能够有这种“静”心尽力的态度。
——王烨
04
传承宣传:让更多人爱上闽菜文化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闽菜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明白了传承不仅仅是学习技能和知识,更是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计划深入研究闽菜文化,将其精髓传承下去。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借助各种平台和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闽菜,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陈若琳